[中] 中文字母寫字口訣

小事大意義 - 易學中文

放低圖形文字觀念

作為腦神經專科醫生的黃震遐教授認為,語言文字與腦神經有莫大關係,多年行醫經驗令他見到很多病人由於腦部受損,而出現語言或讀寫障礙問題,自此他開始研究如何認字,「無論大人同小朋友學中文字都一樣,要構思一套較好、較清楚的方法教他們。」黃教授指出學中文要先分析字的結構,形、音、義同樣重要,以圖形、筆畫、部首教小朋友認字都不容易掌握。黃教授最後分析出21個字母,與陳耀良編寫《中文字母寫字口訣》,用字的關鍵、最顯著的要點去記,認得個字由哪些部分形成,類似英文字由26個字母組成。
(明報製圖)

口訣配合動作認字

所謂的21個字母其實是文字的組成部分,如「一」、「十」、「口」、「日」、「目」等,配合這些字母更有口訣,幫助小朋友誦讀, 包括「點」、「橫」、「豎」、「撇/提」、「 捺」、「十」、「叉」、「彎」、「角」、「尖」、「紐」、「轉」、「帽」、「兜」、「厂」、「折」、「串」、「口」、「日」、「目」及「圍」。黃教授亦設計了相應的手部動作,稱之為「字母操」,例如「點」是用右手單拳向前打出;「捺」是用左手向左上方伸直, 然後撥向右下;「十」是雙手在胸前作十字形態;「目」是雙手食指齊指向雙眼;「圍」則是雙手伸向前方,圍成一個大方框。即是每個中文字都可變成字母、口訣和動作,小朋友可一邊唸口訣一邊做字母操,加強對中文字的記憶,同時訓練大肌肉,而且透過大肌肉的記憶較書寫更有效認字。
中文字母操

口訣配合動作認字

所謂的21個字母其實是文字的組成部分,如「一」、「十」、「口」、「日」、「目」等,配合這些字母更有口訣,幫助小朋友誦讀, 包 括「點」、「橫」、「豎」、「撇/提」、「 捺」、「十」、「叉」、「彎」、「角」、「尖」、「紐」、「轉」、「帽」、「兜」、「厂」、「折」、「串」、「口」、「日」、「目」及「圍」。黃教授亦設計了相應的手部動作,稱之為「字母操」,例如「點」是用右手單拳向前打出;「捺」是用左手向左上方伸直, 然後撥向右下;「十」是雙手在胸前作十字形態;「目」是雙手食指齊指向雙眼;「圍」則是雙手伸向前方,圍成一個大方框。即是每個中文字都可變成字母、口訣和動作,小朋友可一邊唸口訣一邊做字母操,加強對中文字的記憶,同時訓練大肌肉,而且透過大肌肉的記憶較書寫更有效認字。
中文字母操示範

傳統教法 vs 字母法

黃教授表示中文字母法的概念清晰,而且有次序可循,能同時幫助小朋友學筆順,不怕寫錯筆畫。「英文字是橫寫,可以英文字母分拆,中文字則是疊起來,也可用一堆中文字母串成。每個人的記憶寬度是七個字,如果減少每個字的塊件就容易記得多,單靠望住個字形只得視覺效果,如果可用口頭講出來可增加記憶。」我們傳統上學中文字不會說出口,但黃教授提出在心理學上除了視覺外,加上用口說出來較容易記得。這套中文字母法曾於幼稚園試行,香港教育學院將一班小朋友分成兩組,分別使用傳統方法及字母操學中文字,研究發現在一個月後,學字母操一組的識字能力較用傳統方法的顯著。黃教授指出:「小朋友接受程度高,現在不用紙筆,父母都可用口考他們認字,只要小朋友說出口訣就可以。有媽媽反映兒子本來不喜歡學中文,現在覺得很有趣。」黃教授坦言中文字母法曾於國際性的華文教育會議上發表,不過接受傳統教法的老師未必接受字母法,反而家長比較受落。
字母法例子

自動應付生字

基本上除了5至10個非正式方塊字外,所有漢字都可用字母法拆解,例如「天」字的口訣是「橫叉捺」;「先」字是「撇十橫撇角」。小朋友只要學會方法,一旦見到生字即懂得應付,當他們認識的字多了,又可以再簡化,例如識得「忘」字後,可直接說成「亡心」,不用再說「點橫角點兜點點」。黃教授認為字母法可改變小朋友對整個字的看法,「例如識得『立』字,知道加『日』字即是『音』字,再加『心』字成為『意』字,又如由『目』字學識加長一橫就是『且』字。以上幾個字屬不同部首,用傳統方法不會一齊學,現在就可聯繫起來。小朋友發覺不同的組合可學到很多字,學起來自然覺得有趣。」有讀寫障礙的小朋友亦可繞過缺憾,先以口訣及動作認字。

中文字母寫字口訣


資料來源:

Alyssa Chan

在香港長大的中國人,母語是廣東話。能說普通話及英文,目前正學習韓語及日語。